认清自我从 Python 的自省机制开始

Updated on in Python with 780 views

Python 的自省机制经常会在面试中接触到,所谓自省(introspection)其实有点像 Java 或者其他语言中的反射机制(个人见解),主要是方便程序在运行时获取对象的信息。

常用的Python自省方法

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自省方法来操作对象的相关属性。

方法 作用
type() 查看对象的类型
dir() 返回对象的所有属性
help() 查看函数或模块用途的详细说明
isinstance() 判断对象是否是已知类型
issubclass() 判断一个类是否是另一个类的子类
id() 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
callable() 判断对象是否可以被调用
hasattr() 查看对象是否有特定属性
getattr() 获取对象的特定属性
setattr() 设置对象的特定属性
delattr() 删除对象的特定属性

dir()

dir() 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反射函数,它返回传递给它的任何对象的属性名称经过排序的列表。如果不指定对象,则 dir() 返回当前作用域中的名称。

>>> import keyword
>>> dir()
['__annotations__', '__builtins__', '__doc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pec__', 'keyword']
>>> dir(keyword)
['__all__', '__builtins__', '__cached__', '__doc__', '__file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pec__', 'iskeyword', 'kwlist', 'main']

type()

type() 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对象的类型。

>>> type(66)
<class 'int'>
>>> type([])
<class 'list'>

isinstance()

isinstance() 函数测试对象以确定它是否是某个特定类型或定制类的实例.

>>> isinstance("hello", str)
True

其他内置函数

下面示例代码演示 getattr()、hasattr()、setattr()、delattr() 的使用。

class Demo: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hello"

    def todo(self):
        pass


# 实例化
demo = Demo()

# 获取对象中的属性、方法
name = getattr(demo, "name")
func = getattr(demo, "todo")
print(name)
print(func)

# 查看是否有属性或方法
print(hasattr(demo, "name"))
print(hasattr(demo, "todo"))

# 设置对象的属性值
setattr(demo, "name", "aaa")  # 已有的属性值会修改
setattr(demo, "age", 10)  # 没有该属性会新增并赋值

# 删除对象的属性
delattr(demo, "name")

输出如下:

hello
<bound method Demo.todo of <__main__.Demo object at 0x10c90d7f0>>
True
True

反射的实际使用

可以通过反射在运行时导包,示例如下。

# 导包
time = __import__('time')
# 获取方法
sleep = getattr(time, "sleep")
# 调用
sleep(1)

功能等价于下面的代码:

import time
time.sleep(5)

标题:认清自我从 Python 的自省机制开始
作者:Jeffrey

Responses
取消